【文/调查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】
台海现状不行坚持
最近,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在台北举办的“亚太千里论坛”上标明,“两岸别离的现状不行继续”。也有亲国民党的名嘴,在回应海峡严峻的形势时以为,“两岸现已不行能有坚持现状的选项……有必要敞开式地去评论这件作业。”
台湾海峡早已被世界社会列为所谓“最风险的当地”之一,寻求怎么处理这个形势,天然成为各方面注重的问题。由于各人的情绪不同,不论定见、观念对与不对,在这过程中,都应该以敞开、建设性的情绪面临,极力争夺达到一些我们能承受的根底,再在这些根底上,寻求处理不合的方法。尽量防止以武力处理这一问题,应该是各方面现在最少的一致。
蓝营的名嘴在面临不行坚持的现状时,首要提出台湾要想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。他提出的“底线”,便是他们喜爱自己的日子,尽管对台湾的准则充满了怨言,但是仍是喜爱自己的准则多一点。这便是他们的底线。
这看来也没有问题,不单止与“一国两制”并没有什么抵触,坚持台湾原有的日子方法、社会准则底子不变,原本便是“一国两制”的意图。尽量坚持台湾人民日子方法不变,社会、经济、政治准则底子不变,看来也能够成为各方面在处理这问题时的第二个一致。
这儿加了一个标准词“尽量”,是了解到假如两岸现状呈现改动,放下由于社会开展而有必要做出的调整外,台湾的政治准则不行能完全不变,问题仅仅“为什么要变?”、“怎么变?”,这是需求讨论的问题。
材料图来历:新华网
“三不”方针现在是胜利者
离台湾地区领导人推举的投票日不到几个月,持“台独”清晰观念情绪的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,尽管民调长时间只需三成多的支撑率,但由于对手的分解,依然被以为是推举胜算最高的人。在野的三个山头能否成功整合,状况看来并不达观,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或许性十分高。大陆对赖中选后两岸形势会继续恶化的提示,对选情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。
一致仍是“独立”,看来并不是这次推举的首要议题。坚持现状,不仅仅是大部分台湾人的志愿,也是四个参选人在明在暗的底子情绪。仅有能挑动台湾人神经的,看来仅仅“会不会交兵”。
但“打不打”与台湾“独不独”,有着显着的联系。“独”就会打这道理,台湾人仍是了解的,美国人也不破例。但没有几个台湾人及政客乐意面临、需求面临这问题,由于没有人以为台湾会宣告“独立”,不论它的领导人是姓蔡仍是姓赖。简略地说,便是美国不赞同,禁绝。
坚持台湾现状不变,看来是个广泛的一致。这不仅仅台岛上的蓝、绿、白是这样看,美国也持相同的情绪。“不统、不独、不武”的“三不”方针,看来是现在仅有的胜利者。大陆一方主打的是“反独促统”,但看来若台湾的状况不恶化,坚持现状暂时也能够承受。
假如这有点简略化的调查尚属正确,那为什么海峡两岸仍被广泛以为是全球“最风险的当地”之一?为什么不少人也会以为,现状难以坚持呢?
寻求阶段性组织
面临这个形势,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日前在台湾的一个论坛上提出的处理方法,是主张台湾将“一个我国”诠释为“一个我国人的邦联”,以此作为导向终究两岸平和一致的进程,避开两岸开战的悲惨剧。
杨的主张好像是依据新加坡在英联邦的经历,主张引起了台下火热的反映,包含马英九及台湾的前交际负责人林永乐,尽管大多人都以为主张并不行行。以联邦制处理两岸的问题,在台湾的确有支撑者,如张亚中,其背面的考虑仍是阶段性的一致方式,不是终究结局。
仔细看杨荣文的主张,其实他首要是在尽力推进两岸重新启动对话、沟通。这是平缓两岸现在状况的最最少条件,并且两边也有这个志愿。坚决支撑“台独”的赖清德,也标明希望与大陆对话。但大陆对话的先决条件,是对方要供认“九二一致”,承受海峡两方同属一个我国。但将“一个我国”诠释为“一个我国人的邦联”,也处理不了民进党否定“九二一致”的困局。
在寻求平缓当时海峡的形势,逐渐处理台湾问题,采纳阶段性的组织,应该仍是一个正面、可行的主张。那邦联、联邦是个能够考虑的方式吗?
邦联、联邦方式,主权先行
邦联、联邦的组合方式,条件是各自是一个主权实体,如美国立国前的13个英国殖民地。美国联邦的组成,是这13个具有主权的单位,自愿让出一些权利,我们结合组成一个联邦政府,一个新的国家。组成后,这些州依然具有自己的主权。在联邦制下,这些州假如想退出,需求得到其他大多数州的赞同。邦联组合的联系则松懈得多,成员交出的权利亦比较有限。邦联中的一个邦如要退出,并不需求其它成员赞同。邦联组合与联邦的不同,首要就在这一点。
不少人从前向大陆提出邦联、联邦的设想,大陆方面多没有回应,或爽性没有理睬。这主张的问题,不在许多潜在的妨碍,例如有人提出的两个政治实体在经济、军事各种实力上的距离、邦联内的成员在世界组织各自具有席次的分配等问题。这个主张的死穴,便是先要供认每个成员的主权实体。即要大陆先供认台湾是一个主权实体,这是不行能的。不理睬,已是谦让的回应。
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,不行能承受联邦或邦联制,即便仅仅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组织。要大陆先供认台湾地区有主权位置,再渐渐寻求终究的一致,是痴人说梦话。在大陆也有一些人推进以邦联制处理台湾问题,首要是他们不了解邦联、联邦制的性质,及组合根底。
台湾不是香港,也不会是香港
台湾的蓝营名嘴陈凤馨在一个节目中答复观众时直言:“台湾不会是香港,(我)觉得不论怎么去谈两岸之间阶段性的组织,台湾不会在这儿面交出的几个权利,一个是‘军事权’,一个是‘交际权’,由于这个原本就存在,你(台湾)只需不交出这两个权利,他们(台湾)就永久不会是香港,所以这是最底子的一个根底。”
这番话当然也引起台湾一些统派的辩驳。
回归前的香港,在英国控制下,是没有“军事权”和“交际权”的;回归后依据“一国两制”的准则、底子法的规则,国防及交际也归于中心政府的业务。但这与台湾会不会是香港,没有什么联系。
台湾要坚持军事及交际权利,意图是什么呢?
在“一国两制”下,以香港的比如,台湾一致后会具有广泛的外事权利,特别是在社会、文明、经贸活动中。台湾现在有的所谓“交际权”是什么姿势,他们自己应该十分清楚。“一国两制”下的台湾,对外事权利的规模及目标,肯定会大大超乎台湾现在全部的,最少他们能够像香港相同,参与许多世界组织的活动。故此不抛弃“交际权”是个伪出题。
至于台湾人想保存“军事权”,也不仅仅这个统派名嘴的独有定见,台湾退役军官黄征辉对一致也有相同的要求。但台湾一致后要保存自己的戎行,其实践的效果是什么呢?是捍卫台湾,对立美国、日本、菲律宾、或澳大利亚的侵犯?当然不是,由于如呈现这些状况,解放军早已出手了。保存“军事权”实践是用来对立大陆。按黄征辉的说法,便是要留有一手,假如将来大陆反悔,台湾还有戎行能够自保。这是个笑话,但也反映一个底子问题,像香港人面临九七问题时相同,便是台湾人对处理计划的决计问题。
戎行便是国家主权的标志、保护主权的东西。在联邦制下,各邦也不会有自己的戎行,正如美国的加州、得州、纽约州也不会有自己的戎行。黄征辉忧虑的问题,也不行能以坚持军事权来处理。
香港的“一国两制”,原本是针对台湾而提出来的。在香港先行应用后,中心也希望它能变成“一国两制”的一个样板,帮忙压服台湾承受相同的组织。回归头几年,这正面效果着实产生了一些效果。不少台湾人觉得如台湾一致后,也能像香港1997年后的姿势,也不错,能够承受。但不久,香港的状况敏捷改动。香港的经历不单止没有压服台湾一致后的优点,更成了一些台湾人抵抗一致的理由,这也是蔡英文能够连任的一个原因。不少台湾人高呼“台湾就永久不会是香港”,这是中心始料不及的,也是继续推进以“一国两制一致台湾”这方针下,需求面临的新问题。
台湾不是香港,就等于“阿妈是女性”,是不需求证明的。台湾不会是香港,曾经不是,现在更不是,将来也不会是。但真实的问题,是台湾要不要“一国两制”?从现在参选的三大政党的代表及一个商人的政治表态来看,台湾不承受“一国两制”。但这些人又拿不出什么可行或最少说得曩昔的处理方法,这便是台湾问题的闷局。
“亲中”恐惧症与夏立言的冤枉
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一个拜访中标明,“我国国民党肯定不是一个‘亲中’的政党。”这话引起了轩然大波,引至国台办敏捷表态“对有关言辞标明关心。大陆民众对这种危害两岸互信、损伤两岸同胞爱情的言辞纷繁表达不满。”这迫得夏立言急急申辩,责备“大陆有几个政治评论员望文生义”,标明“我是一肚子冤枉”。
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(材料图/台湾“中时新闻网”)
作为香港人,我了解夏立言的“冤枉”。他其实想说的不是亲不亲“中”,而是不亲“共”(产党)。将“亲共”(产党)说成“亲中”,是香港习气的做法。一般的了解,这不标明当事人不爱国,否定自己是我国人。夏立言当然没有忘掉“我国国民党”的党名,也没有忘掉“我国”。他感到冤枉,被人误解,是能够了解的。但夏立言这话的语病,他或许自己也不知道出在哪里。
台湾人不想台湾变成香港,但实践上,台湾与香港有不少共通的当地。
国民党的两种“统”与其为难的境况
有一个台湾有、但香港没有的问题,便是台湾对“统”有两个意义:一致的“统”,与正统的“统”。
国民党坚持自己一方代表正统我国,香港没有这状况。不论对中心政府持什么样的情绪,香港人都以为国民党早已失利,在北京的政府才是我国政府。而对一致的“统”,国民党是否定的。国民党揭露对立一致的情绪,能够说是蒋家王朝成为曩昔后,长时间及清晰的。其背面的理由,也是由于他们回绝抛弃所谓正统位置。
国民党这情绪与实践完全脱节,只会越来越难坚持。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越来越难招引台湾年轻人的原因。在这问题上,国民党的出路只需两条:一是像香港人相同,承受实践,承受中华人民共和国;不然,就只能跟着民进党走,走向“台独”的道路,这即一些台湾人所谓的“华独”。
国民党的这个为难境况,是台湾问题的一个严峻变数。这也是大陆政府需求面临的一个实践和问题。
国民党面临台海“现状不行继续”的形势,又要坚持台湾内部的日子方法、政治准则的现状,一起又讨论完全处理问题的底线,这是个不容易的使命。
保存“军事权”与“外事权”,不做香港,是个伪出题。做到了也没有什么效果,也不是一般台湾人注重的问题。国民党想坚持现在的日子方法,但又不承受一致,不承受“一国两制”;民进党主张“独立”,但在大陆武力威吓、在美国对立下,又不能做。这便是台湾问题现在的闷局,也是个风险的状况。
树欲静而风不止
美国出资基金“桥水”的瑞·达利欧,与台湾的苏起,都以为台海形势尽管严峻,但中美两边都不想交兵。那战役的风险又来自哪里呢?
实践是,打不打,怎么下终究的决计,美国的状况和我国不相同。美国的政治体制及生态,是权利涣散,山头多,他们之间的联系杂乱、互动的空间大,变数十分大,抉择计划许多时分是在博弈中抉择的,出事的或许性十分大。
例如有一个调查,小布什政府侵略伊拉克一事,到现在还说不清楚是谁,在什么时分,在什么场合,抉择着手的。在台海问题上,如中方出手,多会是被逼的,由于有人过了红线。正如现在呈现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,也是针对美国或台湾内部呈现的一些行动,而作出的反响性办法。如美方先出手,则各种或许和原因会许多。仅有能够相对确认的,是如美国先着手,最少最原始的动作,不会是美国国会经过正式抉择向我国宣战。
不少人以为我国现在更介意的是开展,会尽全部尽力坚持平和的形势,不急于处理两岸问题。这调查大约也正确。这观点与香港1997年后位置问题呈现时,英国对我国的观点和对形势的评价,十分类似。
但香港后来产生的,证明英方的判别是大错特错的,由于这儿有一个严峻的盲点及误判,即我国对一些不能逃避的主权准则和问题,是不会以眼前的名利考虑,作出交流或取舍的。西方人很难了解这种思想,正如他们不少人到今日,也不了解当年我国为何要介入朝鲜战役相同。
尽力坚持一个有利于国家开展的平和环境,是我国当时的首要倾向。但以为除非有人跨过红线,不然我国大陆也不会对台湾着手这一判别,也不是肯定的。由于我国大陆还有一个揭露清晰的情绪,便是假如平和处理问题无望,或问题延迟得太久的话,采纳武力方法依然是一个选项。何况,我国政府已清晰标明,2049年前,即第二个百年,这个问题有必要处理。这实践是为处理台湾问题定了一个时限。外界对这个情绪会形成的影响,好像未有满足的了解和注重。
这便是台湾海峡呈现危机的全部原因,也是现状不能坚持、不宜坚持,需求各方活跃处理的原因。而三方最要害的一方,我以为应该是在我国大陆。简略的理由是,美国及台湾内部的状况,在适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动,而我方影响这两个要素的才能,亦十分有限。中心领导曾提出,要求我们对两岸的洽谈方式提出主张,对“一国两制”的台湾计划进行研究。这是一个活跃进取的姿势,但几年来,这两方面的发展均不大。以下的几个问题,能够是作业的一个开端:
1.台湾的“一国两制”与香港澳门的经历,会有很大的不同。差异在哪里?有什么经历是能够参阅、能够用的? 2.台湾的“一国两制”计划,会是什么姿势? 3.在一国的准则下,台湾的政治准则,需求做出什么调整?什么能够不变?什么有必要改动? 4.“一国两制”方式,是否也仅仅一个阶段性的处理计划,并不是台湾或许香港、澳门的终究归宿?
关于这些问题,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5周年庆祝活动中的说话,已清晰标明“一国两制”方针没有时限。这个表述是清楚的,而其背面的依据、理论及构思,有待进一步丰厚及说清,这样也有利于化解对方针的决计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