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上广深,餐饮消费降温?
前不久,国家计算局发布了上半年的一组数据,本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添加3.7%,餐饮消费的增速则到达7.9%,仍是拉动产品零售消费的主力。
从大盘数据来看,全国餐饮业上半年的体现如同并不差。但细扒一下各大城市上半年餐饮消费数据,就会发现一些不寻常。
首先是一线城市的餐饮隆冬,还在持续。
北上广深这四个本应充任餐饮消费“火车头”的一线城市,在全国餐饮大盘添加的状况下,或堕入负添加,或增速低迷,居然成了“拖后腿”的存在。
作为全国餐饮榜首城的上海,本年1-5月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609.34亿元,同比下降3.1%;北京更糟糕,上半年餐饮业完成收入637.12亿元,同比下滑3.5%。
饮食文化兴旺的广、深二市状况稍好一些,深圳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微增1.3%,广州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幅为3%,间隔7.9%的大盘增速都相去甚远。
一线城市的餐饮消费降温,对实体商业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红餐网近期造访调研就发现,几个一线城市的抢手商圈、街区餐饮店连片倒下,空置率高企,触目惊心。部分CBD中心商圈,有门店一年内数次易主;一些闻名的网红商圈,则沦为餐饮店“收割机”。
比方广州的网红商圈江南西,不管是临街商铺仍是购物中心的黄金舱位,都呈现不少空置,招租广告随处可见,由于餐饮店替换频频,空置率居高不下,更是直接纳成了“困难西”的称谓。
北京的昌平万优汇购物中心,背靠全亚洲寓居人口最高的超级社区天通苑,却未能将人流转化为客流,空置率一度高达7成。